花蓮市的大陳一村與二村,是全臺大陳人與文化保留最完善的地方。這邊的居民仍就說著大陳話,保留大陳風俗。而花蓮市公所也積極推動這些文化保存,所以同樣是利用社區內的閒置空間加以改造,因此成立大陳故事館,用以保存紀錄大陳相關的文化!不過大陳故事館的位置位在二樓,所以不太顯眼,下次來到大陳故事館的時候記得從建築物旁邊的樓梯直接上到二樓就可以參觀囉!這次再度造訪大陳故事館,大陳故事館已經更新所有展覽,分為九大部份,【大陳過去追憶】、【撤退的那一天】、【大陳人在臺灣】、【生命禮儀】、【大陳習俗與文化】、【大陳婚禮】、【大陳家鄉味】、【影像與閱讀區】以及【傳承與未來】,全新展覽起承轉合帶領大家認識關於這個鮮為人知的大陳文化。
大陳故事館
花蓮縣花蓮市民光71-1號
03 831 0153
每週一公休 平日 14:00-17:00 假日 09:00-12:00 & 14:00-17:00
花蓮市文化觀光資訊網
第一部分,大陳過去追憶。介紹大陳島的地理位置、氣候、語言以及歷史,簡要地帶大家初步認識中國浙江省的大陳島與其島上生活。
撤退那一天記錄了西元1955年,大陳島撤退到至臺灣的始末及過程,每次讀到大陳島民撤退到臺灣這段歷史過往,總覺的戰爭真的事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僅僅只是家破人亡,更是造成心中永遠無法抹滅傷痛,願世界和平。
大陳人在臺灣則是詳細記錄當年大陳島民撤退到臺灣之後,在生活上的適應與安置以及就業輔導的情形,為何被稱之為「大陳義胞」之緣由。
生命禮儀介紹大陳人與傳統華人不同的文化。大陳人習慣自己打理身後事,以燒庫屋、報恩蘭盆、蓮花倉庫、大厝等特殊的生命儀式,在海外接引原鄉習俗。
大陳習俗與文化,整理出大陳人的宗教信仰、廟宇、廟會、歲時祭儀等文化習俗。
大陳婚禮,記錄傳統大陳人的性別分工觀念與繁複的婚禮儀式,大陳故事館還有展示「洞房經」、「儐相詞」、大陳傳統服飾、修花鞋等文物。
大陳家鄉味,則是現在唯一抓住臺灣與大陳島之間的關聯,透過大陳特有年糕、麥油煎(大陳春捲)、鰻魚乾、薑茶等料理,讓我們追憶大陳島上的生活與其飲食文化。
大陳島四面環海,島上丘陵遍布,土地貧瘠難以稻作,居民飲食多以海鮮與雜糧地瓜為主,大陳料理多為海鮮與醃漬類食物,利用補貨新鮮魚獲製成菜餚不慣辣食,多用酸醋調味魚蝦,少有麵食、包子、饅頭等麵粉製作的食品。
影像與閱讀區,透過書籍文章與影像紀錄,帶領參訪者對於大陳文化有更深一層認識,而臺灣目前有許多知名政商人物,也都出身於大陳,不過大多數的人都低調此身分。來大陳故事館看看有哪些活躍於政商界的大陳人吧!
最後一個部份是傳承與未來,大陳義胞們歷經戰火,千里迢迢匆匆忙忙地來到異鄉臺灣,成為最後一批撤退來到臺灣的人民,背負著複雜得歷史定位,陌生的環境促使他們必須重新在臺灣立足,將文化在異地延續並傳承給下一代,從大陳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臺灣近代史與文化驚人的厚度與包容多元性。而大陳人的個性中潛藏著奮鬥、刻苦、勤儉,不屈不撓、力爭上游的精神,這就都是「大陳精神」,因為這樣的個性,大陳人才能在各行各業中大放異彩。
參觀完大陳故事館,在大陳一村中走走繞繞,到處都有驚喜。在巷弄中,與熱情的居民打招呼,聊聊聽聽故事。
體驗濃濃眷村味,體驗在眷村裡穿梭的寧靜,每一個轉彎都是一處新風景。大陳人的日常,似乎成為我們眼中的風景,隨時都要用相機捕捉這寧靜而美麗的眷村。
穿越往大陳二村的方向,大大的「寧波年糕」是大陳村的特色,為何叫做寧波年糕?不是因為這裡大陳人的年糕與寧波有關係,而是因為大陳島的位置鮮為人知,因此當時來到臺灣的大陳人,選擇將自己家鄉的年糕冠上鄰近且較為知名的寧波二字,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人前來購買年糕。
傳統市場的攤販上,除了新鮮豬肉的販售外,也還有花蓮在地特產剝皮辣椒,這些都顯示出,大陳居民定居花蓮一甲子早已深深與花蓮在地飲食文化相互融合,激盪出新的火花!
大陳村還有整片的互動彩繪牆面,將大陳故事一一透過彩繪牆的方式呈現,相當適合帶著小朋友或是不喜歡閱讀的朋友,直接到彩繪牆面走一趟,就可以快速了解大陳島上的生活,撤退來臺後的故事。下次前往七星潭的路上,別錯過精彩的大陳一村與二村唷!
大陳故事館
花蓮縣花蓮市民光71-1號
03 831 0153
每週一公休 平日 14:00-17:00 假日 09:00-12:00 & 14:00-17:00
花蓮市文化觀光資訊網